The Leading Chinese Theatre in Australia
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中文話劇團
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submitted successfully. We will contact with you shortly. Please click here back Cathay Playhouse
請進入以下Paypal鏈接進行在線捐款。
支持華軒,重在心意。
您的個人捐款將幫助華軒劇社在澳洲發展劇場文化;提昇華人文化,特別是中文話劇藝術在澳洲的影響力。
我們感謝您的慷慨資助,華軒劇社將保證您的每一分捐款都將用於劇社的戲劇製作與可持續發展,您將看到在您資助下華軒的成長,並不斷帶給您最高質量的華語劇場體驗。
如果您捐助$2或以上,您將獲得捐款金額的課稅減免(Tax-deductible)。如果您捐款$100或以上金額,為了表示我們的感謝,華軒劇社將在網站與場刊中標註您的姓名(除非您選擇匿名捐贈)。
歡迎進入華軒劇社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將不間斷向公眾發布華軒劇社的劇目新聞、劇社信息以及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公告。您也可以關注華軒劇社的社交網站了解華軒劇社的最新資訊。
如果您是公共媒體,需要更為詳盡的文字資料或獲取獨家圖片資料,請聯繫華軒劇社的媒體部門 Email: presspublicity@cathayplayhouse.org
重要新聞
撰文/华轩剧社 李墨涵 图/华轩剧社
2013年,华轩剧社于成立十周年之际隆重推出恢宏古装剧《太平》,该剧根据电视剧《大明宫词》改编,是华轩剧社首部进驻西摩艺术中心的话剧作品。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曾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在她所处的时代,政变冲突不断,时局波云诡谲,李姓王朝几经威胁,面对权力诱惑,骨肉相争,血脉相残轮番上演!剧情跌宕、舞美精良,华轩剧社倾力打开时光的缝隙,随您梦回唐朝,看一看那个时候亲情有多少斤两,可抵得过权力的重量?
“太平,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姑妈,一个妹妹,曾经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女儿这个角色,其他的我都没有亲身体验过。所以,要诠释这个角色很多地方需要想象和体会。”太平公主的饰演者王琰如是说。她表示太平这个角色对感情的倾入要求非常大,需要随时调动自己的情感。王琰不会在表演时尝试忘记自己,去变成‘太平’,她相信人的喜怒哀乐都有相通的地方,与其完全忘记自己,不如从自己的生活遭遇中汲取相关感受,再从大唐的历史时局出发,合理地去构建太平这个人物应有的行为和性格。
宫廷中的大腕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动动指头就天地色变。在《太平》这部戏中,你我也能窥视到小人物的挣扎与苦涩。“我觉得御医这个角色代表了皇宫内院的一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演员刘峰说,“小人物们在危机四伏的皇宫里小心翼翼地活着,他们没有野心没有立场,但是一旦站错队就可能丧命。人生有些时候就是身不由己。”
《太平》剧情梗概
天下大势就如天上的云彩,风一吹,就完全不同了。公元705年,大周朝皇帝武则天殡天,唐中宗李显登上王座,江山再度回到李家手中,然而王朝盛世不易得,权力纷争难太平。看似独立于权力之巅、睥睨天下的中宗皇帝,实则龙椅摇摇欲坠,随时可能摔死人!
彼时的大唐奸佞小人横行,贤臣良将惨遭毒手!皇后韦氏排除异己,觊觎皇位;佞臣武三思心怀叵测,口蜜腹剑。遭人陷害,懦弱莽撞的太子李重俊是哀求还是逼宫?夫君被擒,骄奢跋扈的公主李裹儿是隐忍还是出招?时局突变,临淄王李隆基在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与挺身而出、以身犯险之间几番斟酌?杀机四伏,太平义子崔缇在背友弃义、助纣为虐和忍辱负重、假意逢迎之间如何取舍?
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德高望重,人心所向,在李家王朝面临坍塌之际,临危受命的她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爱与权力的角逐中,谁是谁的棋子?谁甘为谁舍命?
一切谜底尽在2013华轩年度大戏《太平》中揭晓!各位看官们,敬请期待!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7:00pm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7:00pm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1:30pm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7:00pm
演出地点
悉尼大学 西摩中心
Seymour Centre Everest Theatre
Cnr Cleveland Street and City Road, Chippendale NSW
更多详情请登录华轩剧社官方网站:www.cathayplayhouse.org
閱讀全文2012 华轩剧社经典制作《雷雨》圆满落幕
2012年8月18日晚10点05分华轩剧社2012演出季首演剧目,悉尼市政厅2012年度多元文化艺术资金唯一支持的华语项目——话剧《雷雨》经过在悉尼、卧龙岗两地为期两周五场巡演,在卧龙岗大学礼堂圆满落下帷幕。
《雷雨》,一场关于秘密、爱恨、欲望的情感纠葛,两个家庭,24小时内发生的故事,以人性的高度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造就了中国现代戏剧的一座丰碑。它描写了八个挣扎在现实生存困境中的灵魂对无常命运的恐惧,惶惑与呼号;饱含着一位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对于人性、生存与命运的探究;散发着始终如一的对人的爱和守望。
《雷雨》创作于曹禺先生23岁时的戏剧处女作,由于首次引入西方的戏剧结构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成为了中国戏剧的巅峰作品。曹禺也因此被世界文坛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该剧被无数中国戏剧人反复演绎,经久不衰;成为辨识度最高,观众积淀最为厚实的中国现代戏剧作品。
华轩剧社历经九年成长,作为澳洲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剧团首次将《雷雨》搬上悉尼舞台,力求回归原著对于“人性美丑”的探问,展开一场对“生命与抗争勇气”的歌颂。制作团队集结了华轩的精英力量,由华轩执行制作人郭子庆亲自操刀,制作总监黄辰女,行政总监李艾潼全力配合,华轩驻团导演79岁高龄的王惠莉老师亲自指导。演员团队更是凝聚了创社九年来的中坚力量:由腊八饰演周蘩漪、章士铠饰演周朴园、黄茜韵饰演四凤、郭子庆饰演周萍、孙乔饰演鲁贵、叶维丹饰演鲁侍萍、宫冠雄饰演周冲、王骏宇饰演鲁大海……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悉数登场。整体制作水平创造了华轩历年之冠,力求为观众奉献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此次,《雷雨》在悉尼地区共演出了三天四场,演出前一周售票工作便已结束售罄,并有观众高价求票,造成演出一票难求的景象。华轩先后对剧场进行两次加座,仍然不能满足观众的购票需求,100%的上座率成为悉尼历年票房最高的华语话剧作品。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唯美的音效,迷幻的灯光,生动的人物造型与制作精良的舞台实景,带领全场观众感受着剧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与情感交织。演出结束后,更是掌声不断,观众连连叫好,迟迟不肯退场。
近日来,华轩剧社的更是收到了上百封的观众来信,对演出表示高度评价。观众在来信中写到:“看完华轩剧社的雷雨,真没想到能在大洋彼岸欣赏到如此高质量和原汁原味的中国话剧,演员的演技可以用‘精湛’形容,出乎想像。”还有的观众说:“生平第一次看话剧,没想到居然是在国外。看到现场还来了不少‘老外’,顿时觉得倍感自豪。全靠了这些远在他乡的海外华侨戏剧人,我们的中华文化才得以向世界传递。”演出结束已近一周,仍不断有观众在微博上要求华轩版《雷雨》在悉尼加场或要求到墨尔本等地巡演。另外,澳洲当地剧评人更是对演出抱以盛赞;澳洲中央戏剧学院(NIDA)表演系主任Kevin Jackson在剧评中写到:“我非常欣喜的在澳洲欣赏到曾在大学时代研读过的中国话剧《雷雨》,华轩再一次为观众展现了他们的高水准。我感叹导演王惠莉带领着精悍的八位主演班底将剧情完整而巧妙的呈现。”他在剧评中更对编曲音效宋雪妮、刘上上,灯光设计席兵以及舞台设计高杏、刘一君等的专业工作表示赞叹。
《雷雨》在悉尼地区的热捧无疑为卧龙岗站的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有许多观众由于错过了悉尼站的演出驱车前往卧龙岗观看该剧,把原本已座无虚席的剧场挤得满满当当。由于剧场的客观条件限制,此次演出不得不对舞台做出特殊调整,并且要求演员在短时间内适应新舞台;后台人员重新调配换景程序,灯光音效更是租赁了专业设备力求为卧龙岗观众诚意打造一场相较悉尼的“原版”《雷雨》。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观众热情要求与演员合照。在卧龙岗中国学联的帮助下,此次《雷雨》的卧龙岗之行可谓大获成功。
观众的热情和支持给了华轩剧社前进的动力。九年来,华轩作为一个非赢利团体在广大赞助商和媒体的支持下坚持每年为悉尼的观众奉献一部经典,从最初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日出》、《家》到近期的《德龄与慈禧》、《钦差大臣》、《雷雨》,每一部戏都凝聚了所有华轩人的心血。然而,令很多观众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台台专业水准的演出是由一群平日与你我一样穿梭在悉尼大街小巷的上班族们,以兴趣爱好的形式利用个人业余时间齐力呈现的。在华轩人中早有这样的座右铭:“传承艺术,守护梦想”,这一份对于艺术与梦想的守候与坚持已持续了整整九个年头。作为悉尼地区唯一的华语话剧社团,我们正看到在他们的努力下,华人艺术扎根澳洲,开花结果。
经典落下帷幕,先锋揭开序幕。华轩剧社旗下品牌“蒲蕾制作”首部先锋话剧作品,悉尼艺惠节创始18年来首部华语参展剧目《1980+》将在9月27日-29日登陆汤曼剧院。故事讲述一群年轻人在残酷冰冷的社会洪流中,对青春、梦想的热忱追逐。这一次,华轩人将在舞台上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演出售票工作已正式展开,详情请参阅华轩剧社官方网站www.cathayplayhouse.org。
閱讀全文采编/华轩剧社 Evelyn吴欣
在田野里,我拿着木桶用水来泼你,你想你可以来追我,拥抱我;可是,你觉得那像演戏,所以你站在那里哭,把整个脸都模糊了。然后,你就看见田野里站着无数的我,无数的我……
——蒲蕾制作·晚安澳洲系列《当我想你的时候》
这段情感细腻,富有温情的文字,出自一个眉间常透着忧郁,泛着文艺气的大男孩。从2010年《德龄与慈禧》中的内监,2011年《钦差大臣》中的肉商、传令官,再到2012年《雷雨》中的鲁大海,他是一个演“小角色”的“大演员”;他排戏的时候从来不笑场,严肃认真的样子让人敬畏;他天生一副洪亮的嗓音,拥有正直而又叛逆的气质。
他,就是2012华轩剧社经典制作《雷雨》中鲁大海的扮演者王骏宇。
曹禺先生写鲁大海的笔墨比较少,因此,他所呈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比较单一,对所有的人都是类似的情绪,用今天的话讲,他就是个“愤青”。我是声音最大的角色,却是最单薄的角色。我想鲁大海也有很细腻的一面,只是他闷在心里。
大家看到的鲁大海是个很粗鲁的人,脏兮兮的,骂起人来嗓门很大。可是他一定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他是识字的——他看得懂电报,能在合同上签字。不然,也当不了工人代表!
他很单纯,看不到人性的复杂,被工友出卖了还不知道。可是他一定读过很多的书。因为他说的话就像是教科书里一样,比如他说:“我们工人是团结的,有组织的”,说得铿锵有力,头头是道,可是现实并不是这么理想。照他的性格,他是有钱也会交给政府的。他身上有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开创新时代的勇气。我想,鲁大海应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好人。
鲁大海的情感世界曹禺先生并没有多写,这留给我很大的想像空间。
他比较偏激,情感上可能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一定觉得自己是妹妹的护花使者。后来他发现周萍和周冲都喜欢四凤,而自己又和周家是对立的,所以就气得暴跳如雷了。自己的妹妹被别人欺负,就和自己被别人欺负是一样的。
我很投入地去演这个角色,对这个身世可怜人的人有了感情。我很想知道他从小都遭遇过什么样的磨难,让他如此的愤世嫉俗;我也想知道他会如何面对失去了亲妹妹的事实,以及他未来到了哪里,有没有过上快乐的日子。
刚刚拿到这个角色,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王老师让我去思考鲁大海当时生活的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等。在细节方面,王老师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塑造这个人物,比如,我应该怎么样说话、怎么样走路,才能和鲁大海这个人物的身份相协调。
刚进剧社的时候我是完全不懂得表演的,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到了就可以了。可是表演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王老师很注重语言和形体的一致性。你必须要通过动作、语言把人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让观众看到。
另外就是节奏。整个戏发展的节奏是有快有慢,有张有弛的。该快的时候应该快,该慢的时候应该慢。有的时候王老师觉得我的动作太慢了,不符合当时的节奏。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我也会下意识地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我非常享受表演——整个排练、表演的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因为没有太多的舞台经验,有的演员忘词,我就对他说:“该你了,你忘词了”,搞得大家都很无语。现在我知道: “救场如救火”,在舞台上大家要相互帮忙,如果出现忘词的情况,要帮着其他演员自然地接下去。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将一台戏呈现给观众。
再比如说,刚开始演戏的时候我就像对付考试一样拼命地背台词。如果台上出现意外情况,我就接不下去了,傻了眼。现在我知道理解台词,剖析人物才是最重要的。理解了故事发展的线索,当你演到这里,就大致知道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就算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我也有责任,并且有能力随着情感的发展把这个故事自然的延续下去。
我看上去是个很直爽、豪放的人,这一点很符合鲁大海的形象特征。可是我自己的性格中有很多细腻的东西,但是这次就不能通过鲁大海这个角色呈现出来了。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当我想你的时候》,被收录在蒲蕾制作“晚安澳洲”系列中。大家都说我怎么突然之间变得这么文艺……我想说——其实我一直都很文艺!
我觉得自己是个靠谱的人。争取到一个角色,就是对剧社的一种承诺。我选择了要做这么一件事,就要对它负责到底。排戏和工作常常发生冲突,我总是尽量调整工作的时间,避免影响大家的排练。
曾经我是一个性格内敛,缺乏自信的人,心中藏着表演的欲望。是华轩剧社给了我一个自我突破、证明自己的机会。我很感激。在这个舞台上,我能忘记一切烦恼,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閱讀全文所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