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ading Chinese Theatre in Australia
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中文話劇團
采编/华轩剧社 Evelyn吴欣
在田野里,我拿着木桶用水来泼你,你想你可以来追我,拥抱我;可是,你觉得那像演戏,所以你站在那里哭,把整个脸都模糊了。然后,你就看见田野里站着无数的我,无数的我……
——蒲蕾制作·晚安澳洲系列《当我想你的时候》
这段情感细腻,富有温情的文字,出自一个眉间常透着忧郁,泛着文艺气的大男孩。从2010年《德龄与慈禧》中的内监,2011年《钦差大臣》中的肉商、传令官,再到2012年《雷雨》中的鲁大海,他是一个演“小角色”的“大演员”;他排戏的时候从来不笑场,严肃认真的样子让人敬畏;他天生一副洪亮的嗓音,拥有正直而又叛逆的气质。
他,就是2012华轩剧社经典制作《雷雨》中鲁大海的扮演者王骏宇。
曹禺先生写鲁大海的笔墨比较少,因此,他所呈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比较单一,对所有的人都是类似的情绪,用今天的话讲,他就是个“愤青”。我是声音最大的角色,却是最单薄的角色。我想鲁大海也有很细腻的一面,只是他闷在心里。
大家看到的鲁大海是个很粗鲁的人,脏兮兮的,骂起人来嗓门很大。可是他一定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他是识字的——他看得懂电报,能在合同上签字。不然,也当不了工人代表!
他很单纯,看不到人性的复杂,被工友出卖了还不知道。可是他一定读过很多的书。因为他说的话就像是教科书里一样,比如他说:“我们工人是团结的,有组织的”,说得铿锵有力,头头是道,可是现实并不是这么理想。照他的性格,他是有钱也会交给政府的。他身上有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开创新时代的勇气。我想,鲁大海应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好人。
鲁大海的情感世界曹禺先生并没有多写,这留给我很大的想像空间。
他比较偏激,情感上可能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一定觉得自己是妹妹的护花使者。后来他发现周萍和周冲都喜欢四凤,而自己又和周家是对立的,所以就气得暴跳如雷了。自己的妹妹被别人欺负,就和自己被别人欺负是一样的。
我很投入地去演这个角色,对这个身世可怜人的人有了感情。我很想知道他从小都遭遇过什么样的磨难,让他如此的愤世嫉俗;我也想知道他会如何面对失去了亲妹妹的事实,以及他未来到了哪里,有没有过上快乐的日子。
刚刚拿到这个角色,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王老师让我去思考鲁大海当时生活的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等。在细节方面,王老师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塑造这个人物,比如,我应该怎么样说话、怎么样走路,才能和鲁大海这个人物的身份相协调。
刚进剧社的时候我是完全不懂得表演的,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到了就可以了。可是表演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王老师很注重语言和形体的一致性。你必须要通过动作、语言把人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让观众看到。
另外就是节奏。整个戏发展的节奏是有快有慢,有张有弛的。该快的时候应该快,该慢的时候应该慢。有的时候王老师觉得我的动作太慢了,不符合当时的节奏。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我也会下意识地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我非常享受表演——整个排练、表演的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因为没有太多的舞台经验,有的演员忘词,我就对他说:“该你了,你忘词了”,搞得大家都很无语。现在我知道: “救场如救火”,在舞台上大家要相互帮忙,如果出现忘词的情况,要帮着其他演员自然地接下去。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将一台戏呈现给观众。
再比如说,刚开始演戏的时候我就像对付考试一样拼命地背台词。如果台上出现意外情况,我就接不下去了,傻了眼。现在我知道理解台词,剖析人物才是最重要的。理解了故事发展的线索,当你演到这里,就大致知道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就算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我也有责任,并且有能力随着情感的发展把这个故事自然的延续下去。
我看上去是个很直爽、豪放的人,这一点很符合鲁大海的形象特征。可是我自己的性格中有很多细腻的东西,但是这次就不能通过鲁大海这个角色呈现出来了。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当我想你的时候》,被收录在蒲蕾制作“晚安澳洲”系列中。大家都说我怎么突然之间变得这么文艺……我想说——其实我一直都很文艺!
我觉得自己是个靠谱的人。争取到一个角色,就是对剧社的一种承诺。我选择了要做这么一件事,就要对它负责到底。排戏和工作常常发生冲突,我总是尽量调整工作的时间,避免影响大家的排练。
曾经我是一个性格内敛,缺乏自信的人,心中藏着表演的欲望。是华轩剧社给了我一个自我突破、证明自己的机会。我很感激。在这个舞台上,我能忘记一切烦恼,释放生活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