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ading Chinese Theatre in Australia
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中文話劇團

文章

梁焜琰:我们要对得起观众买的那张票子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梁焜琰:我们要对得起观众买的那张票子

——华轩剧社艺术总监梁焜琰访谈录

采编/华轩剧社 Evelyn吴欣

      梁焜琰,9年前和几个好友一起创建了剧社,每年一部戏,便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今天。作为华轩剧社现任艺术总监的她,把握剧社之根本;对于剧本,戏,甚至每一句台词都有独到的见解。2012年,她再次挑起大梁,出演经典之作《雷雨》中的女一号:蘩漪。

为什么会选择《雷雨》这个剧本?

      对《雷雨》这部戏,华轩憋了9年的劲——每一年都想演,每一年都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2010年《德龄与慈禧》的成功,我觉得我们应该可以试试看《雷雨》了。可是作为艺术总监,我不希望两年都是“阴沉沉”的戏——我倾向于调整一下观众的口味,一年喜剧,一年悲剧。所以2011年我们选择了一个喜剧《钦差大臣》,到了2012年,我们终于可以把《雷雨》搬上舞台了。

      挑战雷雨很大胆,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当你去追求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不会希望它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们希望以我们的角度,这一群人的角度去演绎这一台戏,去再现这么一个故事。

      每一年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剧团在排演这个戏。怎样把它变成我们的《雷雨》?我希望当大家说起悉尼地区曾经上演的《雷雨》时,大家会说:‘哎,你说的是华轩剧社演的那一版吗?’——这就是我想要的。

为什么会选择出演蘩漪这个角色?

      蘩漪最吸引我的,是她对爱的勇气;爱地热切,恨地绝望——像一团火。

      蘩漪推动着这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是她害死了3个年轻人。她有点神经质,或许我就适合演有点神经质的女人!(笑)

      其实当时提出这个戏的时候,我就知道,如无意外的话我会出演蘩漪。读高中的时候,我曾对蘩猗做了一整年的研究,写了一篇5000字的论文,从第三者的角度把她看了个透,我很沉迷于这个角色,也一直想要把她在舞台上塑造出来。

     可是出演一个角色,不可以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表演需要从第一者的角度去进入到角色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很主观,很自我的。要把别人的观点,别人的看法通通扔掉。

剧社日渐发展壮大,当大家意见不一的时候,如何处理?

      不要说100个人,哪怕是2个人的戏,都会有一些讨论,甚至是摩擦。有争论是正常的,只有思想上的碰撞才会产生新的灵感,好的主意。更何况剧社所汇集的是一群非常聪明,有创造力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作品里面。

      剧场艺术决定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剧为本。再好的想法,要是和舞台发生了冲突,都要为剧让路。剧的艺术水平能够上去,观众有一个愉快的晚上,是最重要的。

聊一聊和王惠莉导演之间的合作吧?

      我很感谢我们能够遇到王老师(王惠莉导演),她一直都非常尊重我们的决定,甚至有时候可以用“宠爱”来形容。当我再次提出来《雷雨》的时候,年近80高龄的王老师笑了笑,说“那时我若还健在,咱们就演《雷雨》。”

      在我的任内,我希望带给悉尼地区的观众一些很传统,很地道的中国戏剧,一些这片土壤所生长不出来的东西。可是现实的困难就在于我们没有这样的年龄和阅历来呈现这些地道的作品。很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王老师,她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东西,她将她的生活阅历,舞台理解与经验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有她,我就觉得很踏实。

      王老师看待《雷雨》有她独特的角度,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以往很多版本有很大的不同。我想,王老师的《雷雨》所传达出的韵味,一定会和大家心目中想要看到的非常的贴近。

剧社成立快10年了,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

      刚刚成立剧社的时候其实就是没事找事干,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能够走到今天,除了我自己一根筋之外,剧社里的很多朋友给了我动力和压力。我做完今年的剧,大家就会问:”我们明年演什么?”

      可能也就是“我们明年演什么”这7个字,让我走到了今天。我把每一个作品都当作最后一个作品来做,尽最大的努力为每一部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一年到快要上演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大家会吵架,不开心。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做完今年,明年我就不干了!”可是当戏落了幕,离开了剧场,排练场,你会发现心里空荡荡的,周六不去排练场已不知道该去哪里。对我来说更是这样,剧社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是和起床,刷牙一样的习惯。

有什么话想要对观众说?

      过去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剧社,还是剧,还是人,某种程度上华轩在本地积攒了一些知名度。名气是最可怕,最难突破的东西。有了名气,观众和我们自己都会对剧和剧社有期望,这个期望会形成一种压力,把我们往上推。

      大家去看戏,不管是人艺的还是其他什么剧社的,要是有个演员不是特别进入状况,作为观众你能够很快察觉得到;你用不用心做好一台戏,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观众买了票子进场,我们要对得起观众买的那张票子。怎么样才能对得起那张票子呢?——只有做到最好。

 

© Cathay Playhouse Inc. 2023

蒲蕾製作《1980+》

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7:00pm
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7:00pm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2:30pm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7:00pm

經典製作《雷雨》

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7:00pm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2:00pm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7:00pm
2012年8月12日(星期天)5:00pm